分類
家長園地

從遊戲中學習英語無難度

很多時候我們要小朋友學習一些英文詞彙,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很困難和沉悶的事。其實家長可以嘗試自製一些簡單的小遊戲,跟小朋友從遊戲的過程中學習這些英文生字。


 第一個遊戲叫做「蓋棉胎」,其實跟我們一向玩開的啤牌蓋棉胎遊戲都有少許類似。家長可以將一些小朋友要學的生字寫在白紙上。另外,我們再寫多數張是哈哈笑的樣子。那玩法是怎樣呢?我們首先要將紙卡弄得均勻,然後就平均分配給玩家,例如家長和小朋友每人有四張,然後輪流發出最頂層的卡,例如發出這張紙卡,就要讀出這個字並解釋這個字的意思,以及用這個字作一句句子。但是如果出到一張哈哈笑的樣子,就要鬥快拍下去。如果是較慢的玩家,就要取走所有卡,並收到自己處,手上最快沒有卡的就為之勝出。

第二個遊戲就是過三關,其實跟我們平時玩的過三關都類似,不過今次在這九格當中,我們就預先寫好一些生字,然後就跟小朋友輪流畫一些交叉或圓圈。例如我畫交叉在這裡,我就要用這格的生字去讀出來,解釋和作一句句子。然後到家長,家長可能就用圓形,像平時玩過三關一樣,最快三個連成直線就贏。

第三個遊戲就是記憶配對字卡,家長可以將一些小朋友要學的生字就寫在白色紙上面,每一個字就要寫兩次,家長可以將一對對的字卡,隨意地放在桌上,之後可以請小朋友看一次並記著,然後就把字卡反轉。家長和小朋友就輪流地反轉其中兩張字卡,如果反轉到一樣的話,那就請小朋友用這個詞語,去作一句句子和解釋,還有讀出來。

分類
家長園地

打鬧抑或獎賞?

很多家長對於督促子女讀書都感到很頭痛,如果他們自動自覺就好了。對於提升子女的學習動機,很多家長第一時間都會想到,用一些賞懲的方法,究竟藤條還是薯條會比較有效呢? 
其實我相信現今的家長都會明白,打鬧都不是一些很有效的方法,因為會傷害到小朋友的身體和自專心,這是不是代表用獎品就比較有效呢?例如「如果你讀完書之後,就可以有一包薯條」,但這一種方法亦暗藏危機。


 首先這些獎品往往要不斷加碼才會有效,其次就是當沒有獎品的時候,小朋友是絕對不會自動自覺讀書的。其實除了用薯條和藤條這兩個方法之外,還有沒有第三條路呢?


 在這裡我想介紹三個法寶給大家,就是「能力感」、「自主感」和「關係感」。能力感是甚麼呢?這就是令到小朋友認為自己有能力學習新的事物及應付挑戰 ,家長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即是一些不是太難或太易的學習材料或功課給他做。例如來到圖書館選擇一本書的時候,就不要選擇一本太多生字的書,起碼小朋友應該會懂得七至八成字的書就對了。除此之外,也要給多些正面及有助他發展的回饋給他們,多點欣賞他們付出的努力,還有跟他們一起腦力激盪(頭腦風暴)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就是自主感。其實有時小朋友有很高的能力感,但是他感到被壓迫的時候都不會自動自覺地學習,家長有甚麼可以做,提升小朋友的自主感呢?你可以讓他們做多些決定,他們讀書的時候我們從旁鼓勵;在小朋友需要幫忙的時候,我們才提出我們的想法和意見,亦不要給過多的指示他們或不適當地用賞懲,因為這些都會抺去他們的自主感。 

第三,就是關係感。每一個人與生俱來都有被愛和被關懷的需要,而當小朋友感覺到被愛和被關懷的時候,就會與父母產生一種信任。當你再叫他讀書的時候,他都會特別上心,家長如何可以增強與小朋友的關係感呢?平時就要多點聆聽他們的說話,表達你的同理心,亦要用溫暖的態度跟他們相處。最重要就是無條件的愛,無論他們的成績是好與壞,我們都是義無反顧地愛他們。

如果下次督促小朋友讀書而他又不肯時,我們就可以從這三個方向:自主感、能力感和關係感出發。停一停、想一想,我如何可以滿足小朋友這三方面的需要呢?當這三方面的需要被滿足時,小朋友就會自自然然,自動自覺地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