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最新消息

緊貼學校資訊

歡迎追蹤及分享本校的FACEBOOK及INSTAGRAM,以取得最新資訊。

facebook

instagram

以下是為了能夠滿足段落所需的長度而定義的無意義內文,請自行參酌編排。

分類
家長園地

放下焦慮 不要成為怪獸家長

記得兒子讀小一個的時候,筆者常常在接放學的站頭遇見同一群家長。有一位家長的兒子,巧合與我兒子同校又同級,所以我們漸漸熟稔起來。也在那時開始,見識到甚麼叫做「怪獸家長」! 她常問我的孩子參加了甚麼課外活動,因為她的兒子每天都參加不同課程,有時還要一天趕兩場,而筆者就乏善足陳。兒子自小喜歡在家裡「搞東搞西」,創作出很多遊戲,自得其樂,我亦看到他能掌握學校所學的東西,於是覺得沒必要再參加甚麼課外活動。從來,孩子快樂,就是我對他的祝願。

但漸漸地,當你身邊大部分的家長,聚集時都七嘴八舌地談論孩子學甚麼,考了甚麼級數的樂器及語文等,令原本相信「順其自然」那一套的筆者,都開始焦慮起來,不禁懷疑自己是否一個懶惰、不求進取和不為孩子將來打算的媽媽!

於是,筆者也開始為孩子報讀一些課程,但所遇到的反抗,卻是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由兒子讀小二至小四的幾年間,雖然報的課程不多,但母子也常因要他上額外的課外活動而起衝突。筆者不忍見兩敗俱傷的結果,於是又問自己:「對孩子而言,甚麼才是最重要呢?雖有滿身學問,但帶著一個不快樂的心境;抑或是一個活潑、開朗,充滿正能量的人生呢?」雖然筆者當時還未修讀婚姻及家庭治療,但仍相信和諧的家庭關係才是孩子得到健康人生的最重要基石。

最後,筆者決定不再「強迫」兒子參加他不喜歡的活動。就這樣「let go」,反而給予空間讓他學習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任,他會在適當的時候,告訴我想學甚麼,甚至參加中文補習。這些自決及為自己負責任的鍛鍊,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兒子日後很寶貴的資產,無論在他求學或工作上,都無往而不利。 其實不少家長都像筆者當年一樣,在這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看見其他母親都做著同一樣瘋狂的事情,便不覺得那樣是瘋狂的,而是理所當然的;就算是不情不願,都一樣要做。但是,孩子會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映給我們知道,他們很辛苦,他們接受不來!問題是,母親們又看不看到呢?如果家長的眼光短淺,只怕輸在起跑線上而焦慮不安,只顧為孩子營造短暫的競爭優勢,而忽略為孩子建立有利長遠發展的質素,那麼恐怕最後輸的不只是母子關係,還有是孩子的人生!

分類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有機食物一定有營養嗎?

很多家庭都會選擇食用有機食品,如水果、蔬菜、雞蛋等,當被問及選購有機食品的原因時,大部分人都會回答:「因為有機食物較安全,又有營養。」今期筆者就教大家甚麼是有機種植。

什麼是有機種植?

有機種植是指以農業、生物或機械方法,代替人工合成的物質以進行農耕活動。不採用化學肥料、不用殺蟲劑或基因改造作物,善用當地的天然資源,順應自然生態的規律,當中顧及的範圍甚廣,例如:農場的有機生產區與非有機範圍之間,必須設有相距不少於 2 米的緩衝區,以防止作物受污染。

作物及品種的選擇及多樣性

  • 用於有機耕種的種子或營養繁殖器官都應經有機認證
  • 農場必須實行輪作及間作,並應盡量多樣化,避免單一種植

 養分的管理

  • 須適量施肥,以防養分過剩,亦避免污染環境
  • 農場內使用的肥料,其來源、質素、施用量及施用方法應對生態環境無害
  • 應透過休耕,讓土地恢復肥力
  • 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人類排泄物、污水廠污泥和化學廢料

病蟲草害及作物生長的管理

  • 採取合適的施肥及灌溉管理
  • 使用物理方法,包括人手、圍欄、光、聲頻、熱力等
  • 種植具防治蟲害作用(包括驅蟲及吸引天敵)的植物
  • 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除草劑、殺菌劑、殺蟲劑及其他農藥
 常規種植有機種植
安全較常用化學農藥、肥料化學農藥少 注重生態環境 使用非基因改造物資
營養沒有大分別
健康同樣需要注意低脂、低糖、低鹽的健康飲食原則

完美主義的小朋友

很多家長都埋怨自己的孩子,處事粗心大意,做功課亂七八糟。但假如孩子太細心認真,甚至是完美主義,也不一定是好事。
 
不少2 至 3 歲的小朋友,都愛玩車,特別是男孩子。可是,有些男孩子不喜歡把玩具車推來推去,只喜歡把很多玩具車排成一條直線,或把相同顏色和形狀的車子推在一起。他們不能忍受當中有一兩架車子排得不整齊,或者不能分類,硬是要一式一樣的工整完美。這類孩子多數思維慎密,但性格卻固執僵化,很可能是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 ASD)。
 
到了小學時,小朋友開始讀書寫字,一些很認真勤力的學生,看看他們的練習簿,會發覺他們的字體很娟秀,一筆一劃就像電腦打印般正規工整。但當仔細看他們寫字,會發現他們下筆力度很深,連筆墨都印在下一頁上;即使只要一隻字寫錯了,就全部擦掉,從頭再寫 ─ 這可能有一點「強迫型特性」(Obsessive trait)。當成長至青少年時,甚至會有重複洗手、長時間洗澡或不斷檢查物件等「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 OCD) 徵狀,嚴重的更會影響日常生活和社交,需要延醫診治。

完美主義的傾向通常都源於焦慮 (Anxiety),患者的思想往往傾向災難性,即使是一些中性事物,在焦慮的小朋友眼中往往都變得很嚴重。例如在功課中寫錯了一個字,小朋友就會想,這會不會被老師責罵,被扣分,然後成績變差呢?愈想愈壞,愈壞就愈想,最後唯有強迫自己做得完美一點,結果就活得很辛苦。
 
追求完美的小朋友,生活也過得特別累,長此下去,人也會變得不開心甚至抑鬱 (Depression)。所以,當看見小孩子變得愈來愈認真時,家長不要以為他們只是長大了、成熟了或生性了,而忽視當中的情緒病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