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家長園地

《我在你左右》

星期六的早上,第一次帶著五歲半的兒子和三歲半的女兒當義工賣旗。小屁孩一開始滿心雀躍,但三分鐘熱度過後,二人已嚷著要回家。作為父母當然理解,一來天氣炎熱,小孩子耐性有限;二來街上車水馬龍,行人驟來驟往,他們個子小小,刻那已淹沒在人潮之中,途人行色匆匆,誰有空留意他們。兩個小皇帝平日受盡注目,大概這是他們人生第一次遭到冷待。為父心裡暗暗叫好,心想這次正好讓他們明白,他們並不是世界的中心。同時亦可以讓他們感受一下,甚麼叫做「粒粒皆辛苦」。

我和太太一直在旁觀察,非不得以,都不會出手幫助,任由兩個豆丁自由發揮。看著他們由害怕、失落,到嘗試,再失敗,然後互助幫助,再嘗試,到成功,看著他們得到途人嘉許,小臉蛋上展現滿足的笑容,太太一時眼淺,竟抽泣起來。
無獨有偶,就在那一晚,歐文傑導演邀請我夫婦倆欣賞他的新作《非同凡響》的首映。電影講述特殊學校的老師(谷祖琳飾)與一班特殊兒童等備音樂劇,名校女生(余香凝飾)由最初被動參與,到後來與他們結下深厚情誼。

電影當然精彩,但當晚讓我最感動的,莫過於在放映會後,主持人邀請其中一位小演員分享他的演出感受。小朋友不假思索,當眾大聲的說了一句:「我好多謝媽媽陪我拍攝這套電影。」那一刻,我眼眶紅了。對於我來說,讓我如當頭棒喝的,是「陪伴」兩個字。

特殊兒童或許在某些能力上稍遜於同齡孩子,但他們永藏一份赤子之心。他們對愛敏感,能率直表達感受,而他正好脫口說出了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一樣責任。


有時候,我們未必需要為孩子「做」些甚麼,有時候,簡簡單單的「陪伴」,可能已經足夠。這讓我記起兒子在家中砌LGEO,許多時候都喜歡叫我坐在旁邊。有時我會納悶,心想你玩你的,要我坐在身邊幹啥?如是這我一直坐著,過了片刻,他突然猛地回首,望了我一眼,然後又再安心地繼續去建構他的LEGO城市。在那驚鴻一瞥之間,在他的眼神裏,我看到了驚恐,然後在千份一秒之後,他又回復平靜。這時我才發現,原來他一不小心,讓原本砌好的LEGO大樓倒塌了。但他並沒有向我要求援手,他不過是想確認,爸爸一直在他背後。原來,我的「存在」,就是他克服困難的最大支柱。他那一雙大眼睛彷彿在說:「太好了,原來你一直都在,那我不怕了。」


要知道,陪伴總有期限,只願我們在期限裡都能夠無悔。

分類
家長園地

如何有效獎勵孩子?

童年與家庭,對一個人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為父母是如何影響孩子成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好行為和好品格?是否正確而有效地使用獎賞和鼓勵呢?
 
別把對孩子的愛變獎勵
經常聽到家長把「如果你乖,爸爸就錫曬你」這句說話掛在嘴邊。家長以為這是給予正面的獎賞,鼓勵孩子的正面行為,但媽媽陪、爸爸錫不是應該無條件的嗎?絕不是乖巧才值得被愛錫啊!孩子的自我價值不應該與自己的行為或成就劃上等號。

別把原有的習慣變獎賞
有家長會說:「如果你乖,星期日我哋就去公園玩啦!」當孩子表現得「不乖」的時候,家長便取消孩子原來去公園玩樂的時間,讓孩子學習承受後果。雖然這算是教養的方法之一,但如果孩子本來每天就有去公園的習慣,家長卻把「去公園」作為獎勵,這還算是獎勵嗎?這只是繼續每日的恆常習慣而矣!當然,如果孩子不是常有機會去公園,這個獎賞對天性愛玩的孩子便十分吸引了!

清楚說明獎勵與好行為
獎賞是必要的!但家長要精心設計或選擇,最理想的獎賞是能吸引孩子的丶是與日常不同的。例如:每天都只去公園30分鐘,但今天可以多玩15分鐘;每天都只吃一種餅乾作茶點,但今天可以吃兩種。在獎賞時,家長要明確地告訴孩子獎勵的原因「因為你『自動自覺收拾玩具』,爸媽很欣賞你,所以今天獎你『多一塊餅』」,讓孩子具體明白什麼是好行為,也了解好行為與獎勵的關係,有持續表現好行為的動力。

給予無限的支持和鼓勵
孩子往往需要成人在旁支持和鼓勵才能有足夠的安全感和勇氣去嘗試;有時候,家長給予了很多鼓勵,但孩子仍沒有預期中的敢於嘗試,有時候家長會因失望而衝口而出說:「抱咗你咁耐你都唔肯試,咁我唔抱你、唔錫你喇!」換來的,是孩子哭得更大聲更不願嘗試;即使孩子被逼完成了,但內心卻多了一道傷痕。所以,家長要給予孩子無限的支持和鼓勵,告訴孩子:「媽媽對你有信心,下次再嘗試,你會做得到!」要相信當孩子儲夠鼓勵的能量,便會踏步向前。

或許,家長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既不願做虎爸虎媽,又避不開社會的競爭,有時會感到迷茫,但謹記尊重孩子的天賦特質,讓你的欣賞和鼓勵陪伴他們成長。